UX 设计师的沟通之道 ── 如何消化设计反馈?

这是一篇从 UX 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所写的文章,观点多来自对日常工作一些的总结。希望能和更多设计师分享,也欢迎大家一起继续探讨。

这里提到的「设计反馈」,是指设计方案投入研发之前,在团队内对方案进行评审并收集来的反馈。

我猜每个设计师大概都对这种「设计反馈」又爱又恨吧 ── 有时候让更多人一起把关,能让方案变得更加完善;但还有些时候,几轮反馈下来,除了反复修改就是不断争论,甚至整个方案被推翻。

那么,设计师该如何更好的消化设计反馈呢?我通常会按以下几种方式指导自己:

将反馈按「目标」或「手段」去归类

这里所说的「目标」和「手段」分别是什么呢?我们经常会说:我要设计一个菜单、我要设计一个弹窗… 这些都是「手段」。而「目标」往往是有效的、能脱离具体形式的解决方案 ── 也可以称之为「需求」,例如:我要让更多游客转化为注册用户以带来用户规模增长、我要让用户了解新版本的改进以提升品牌口碑……

每个需求转化为一套设计方案时,都会包含无数个从「目标」到「手段」的演变过程。「目标」更加理性,「手段」则更主观,它还包含各种表现手法(例如:颜色、阴影、字体等) 。不少设计师会过分地关注后者而忽略了前者,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: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必定是建立在夯实的目标推导之上。设计师在展示方案前,介绍一下项目背景和方案前期的思考过程,是非常必要的。

同样,在收集反馈的过程中,有些反馈是针对「目标」,有些只是针对「手段」,将反馈及时归类,不仅能减少大量的无效沟通,还可以快速给每一项反馈找到的解决的切入点:如果反馈只是局部手段的差异,可以根据局部的目标去比较或改进;如果反馈涉及到目标的异同,那么就针对目标继续拆解,每个目标背后必定会对应更宏观的目标作为指导。

不要陷入反馈中的「举例」

在设计评审时,大家经常用「举个例子」的方式来表达观点,而且越想说清楚,举例的方案就越具体。

这时就会产生一个陷阱 ── 所有人都被举例的方案所吸引,把几个方案进行对比,或去想更多临时的新方案。然后设计师再逐一反问、质疑…… 方案中的各种细节都被拿出来比较,一场无止境的争论就这么开始了……

设计师该如何避免这种争论发生呢?首先,我们不要去立刻去反驳举例,反而应该站在另一个角度,帮助对方理清思路,甚至顺着对方的思路去描述、发散,直到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位出对方想表达的核心观点,并和对方达成共识。接下来,再结合第一点,根据方案目标 (需求) 本身,快速判断这条反馈是否值得被继续讨论。

而且,通常一条反馈背后的核心问题被明确的提出来,之后大家提的反馈又不少都能迅速被合并到同一个点上。这个过程通常不难,但却大大提升了设计评审的效率。

任何反馈,都需要深思熟虑之后再采纳

在其他人提出反馈后,有些设计师会习惯立刻去思考如何修改方案。但很多反馈者并不是提出需求的人,他们无法快速、准确地记住背后的目标。因此,无论是怎样的反馈,都要深思熟虑之后再采纳。哪怕是设计师之间的 Review 也要时刻提醒自己,我们要为目标用户设计,不要陷入 Design for Designer 的怪圈。

如果遇到领导/老板说就要怎样怎样,设计师该怎么办?

这种情况伴随的因素可能很复杂,我们不妨从「用户视角」和「企业视角」之间切换一下:一个给用户使用的产品,多数功能都有明确的目标用户,我们只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即可;当需求的背后对应的是对企业、团队很重要的问题,设计师则要在两者之间去权衡,再给出恰当的方案。但这种权衡并不代表设计师一定要在体验上妥协。

如果领导/老板提出的反馈是听起来很主观,可以结合前面两条去思考。当然,这个过程不轻松,可能会很依赖自下而上的沟通,设计师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,在他人给出反馈时,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

一些补充:

反馈作为一种沟通形式,只是大家针对方案的探讨,绝对不是对设计师个人的评价。即使遇到负面的反馈,也没必要沮丧,这很正常。

设计师把反馈的处理当作是我们工作流程中固定环节即可,这个环节对我们的职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,因此,设计师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反馈。一名善于处理反馈的设计师,也一定很会给予他人有效的反馈。

发表评论